近日,有第三方機構統計顯示,2019年3月份,全國首套房貸款平均利率為5.56%,較2月份下降7個BP,首套房貸款平均利率連降4個月,已回歸至去年4月份水平,未來整體利率仍可能繼續下行;3月份,又有138家銀行下調了房貸利率,高達上月的3倍有余。
“其實今年京城房貸利率一直比較平穩,各家銀行的利率水平相差也不大,最主要的區別不是價格,而是放款條件和時間”,位于北京市西城區的一位地產中介公司員工龍先生(化名)對記者表示。
在龍先生看來,其實房貸利率是否有所松動,雖然對購房人心理有所影響,但鑒于其變動幅度即便是有也很小,實際上真正決定購房成本的還是房價本身。

龍先生的同行們顯然比較贊成上述觀點。記者聯系的多位地產中介公司員工均表示,目前銀行首套房貸款利率差距不大,二套房貸款利率有一些差異,也幾乎沒有客戶會因為房貸政策對購房舉棋不定。
“所謂的百家銀行下調房貸利率其實更像是一個純粹統計學數據——也許數據確實對,但距離真實的市場還有一段距離”,某股份制銀行個金業務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,“我們銀行的房貸利率沒有大的動作,最多只是對達標特定門檻的客群有所松動。”
該人士指出,首先,上述數據選取的銀行是全國35個城市533家銀行的分(支)行,這些機構尤其是支行層面對于房貸利率的定價權其實很小,也就是有限的浮動范圍,即便變動實際上對于市場的整體數據影響可能微乎其微;其次,部分銀行的分支行本身并不主打房貸業務,因此在整個分支行額度收緊的時候經常通過上調利率來“變相拒貸”,在額度寬松時主動降回來,他們也不一定是市場的主力軍;第三,以均值來看,即便是利率連降4個月,其下降的絕對值也就是不足20個BP,其降幅約為2%,每百萬元的貸款能夠感受到的月供差異約150元。具體到個體來看,變化確實是幾乎等于“無感”的。
記者向多家銀行詢問了解到,“總行層面的房貸利率政策沒有變化”、“上半年額度確實相對寬裕,放款可能會比較快,但是目前沒有以量補價的計劃”、“利率未變,但是審批服務在改進,效率有所提升”。